圖片 001.jpg

      從接觸陶作的第一天開始,我就知道,這是我一生的興趣所在。從不曾想過有一天要藉著陶作功成名就,更沒有想過藉此富貴榮華;對我來說,能每天做陶燒窯是件最快樂的事,然後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,衣食可以溫飽,此生吾願足矣!

      圖片 015.jpg

      直到遇見六龜天然漿釉,然後看了故宮宋瓷,我更清楚的知道,我要用天然的物料,傳統的柴窯釉燒,作為我創作的主軸,一生懸命,立志重現宋瓷風華,

      圖片 008.jpg  

      當然,在實現這偉大志願之前,總要有一些付出和犧牲,付出時間,精神,金錢,那是一定要的,而敲碎滿坑滿谷的失敗品更是必然的犧牲,不過更重要的是:目前的柴燒工作對我來說,是實驗,也是驗證我自己長久以來的一些論點。

      圖片 020.jpg

      就以這次柴燒來說吧!上面這三件青瓷作品,分別來自不同的溫域,右邊是高溫區,中間是中溫區,而左邊是低溫區。

      圖片 017.jpg

      這青瓷釉在柴燒之前就已經先用電窯試過溫度了,耐溫度是1300度,而此次柴燒的最高溫是1280度,不過在高溫之後又降到1180~1200之間恆溫了兩天。假設我的柴窯高低溫差是100度,測溫棒在正中間,那估計最高溫應該有1330度(1280+50),因此,過火加上重還原,出現這鎏金青瓷,一點也不意外。

      圖片 018.jpg

      至於中溫區,溫度在1260~1280之間,正是我正常青瓷的發色,紫口鐵足,釉色溫潤。

      圖片 019.jpg

      而低溫區呢,1280少50度,那就是1230了,以1300的釉藥來說,1230當然是不夠溫,所以沒燒熟,不過連續四天窯燒慢燉,出現了類似汝窯的質感,這正驗證了大陸藏家馬未督先生所言:汝窯是沒燒熟,是美麗的錯誤。另外,注意到了嗎?這圈足是金色的,也就是說,長時間低溫柴燒會讓碳素和陶土結合,燒出金彩光甚至金色釉的效果,當然,那是另一種趣味了。

      圖片 001.jpg

      如果您還不明白,那,來,再看看這三個茶碗。上圖是第一次柴燒的青瓷作品,當時最高溫是1260度,只恆溫了十五分鐘就降到低溫,然後又燉了兩天,結果那一窯出現許多金足的作品。

      圖片 002.jpg

      而這件是第二窯的青瓷茶碗,窯燒最高溫1300度,恆溫一小時,不過慢慢降到1230度就停窯,後段並沒有再燒兩天。造成的結果是青瓷發色美麗,紫口變金口,可金足卻消失了........

      圖片 003.jpg

      到了第三窯,結合一二兩窯的燒成曲線,燒出了鎏金青瓷。

      圖片 004.jpg

      三件排一排,你喜歡哪一窯?

      本來還想再聊一聊黑釉的,不過礙於篇幅,就先這樣吧!下回再來聊天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