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柴燒青瓷茶碗,因為沒有蓋匣缽,所以沾惹了落灰,又因為擺放位置在窯內中後段,偏偏落灰量又不多,所以形成了特殊的一釉三色。
這是茶碗外側,迎灰面很清楚,你一看就知道。
這是背灰面,釉色轉清透,有點偏氧化的感覺。
而這碗內釉色,除了口緣有雪花表現,基本上整體偏乳濁,算是我正常的還原青瓷釉色。
裡裡外外,在自然光下看更清楚。或許你會問,這麼美的茶碗怎麼還會在洄瀾窯?是捨不得賣,還是開價太高?
呵呵,都不是,其實之前有位朋友一直在考慮,可後來還是打了退堂鼓,原因很簡單:圈足有沾黏。
圈足沾黏,經常是陶作品最大的痛,即使器形釉色再美,價格再低,對挑剔的收藏家來說,通常都會忍痛割捨,因為這被歸類為:瑕疵品。
對於瑕疵品,其實我大可以像做陶初期一樣,榔頭一揮,把它敲個粉碎,然後豪氣干雲的說句:為了愛惜羽毛,寧為玉碎,不願瓦全.......可這會兒,已屆知天命的我知道,一件作品從陶土塑形到上釉窯燒,尤其五天五夜的柴火焠煉,成就如此豐富多彩,巧奪天工的釉色,僅僅是為了一個圈足沾黏就要將其毀去,實在於心不忍,於理不合,更於天不容.....
為此,我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為它細細打磨,把原來被落灰淹沒的圈足找了出來,雖然還是沒有當初的好,不過歷經滄桑還能有此完整表現,說真的我已經很滿意了。至於客人買不買單?我想在打磨了三四個小時之後,這已經不重要了,有人喜歡,就用惜福品的價格與他分享,沒人要認,那就常伴我左右,坐鎮洄瀾吧!畢竟一釉三色的柴燒天青茶碗,我想很難再燒出一模一樣的,您說,是嗎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