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 004.jpg

      這是格友MIKE兩年前從內地寄來的建盞匣缽,本來打算讓鶯歌鑄模工廠比照辦理做一些來用,可沒想到工廠直接回絕,因為台灣沒有類似製作匣缽的材料。

      圖片 006.jpg

      說不得,在這次窯燒排窯的時候,我想就放兩件茶碗試試,舊瓶裝新酒,看看能燒出啥東西出來。

      圖片 010.jpg

      開窯第四天,這擱在裡層的老匣缽,終於拿出來了!可您看看,這上頭落灰之重,我十分肯定,它沒有辦法再用一次.....

      圖片 011.jpg

      就燒結程度而言,我又確定了一件事:這老匣缽的製作是田土混合耐熱材料,和現代匣缽材質大大不同,因為,我把它~燒熟了!

      圖片 012.jpg

      這道理很簡單,窯燒前和窯燒後比對一下就知道了,是不?問題是,說了半天,老匣缽裡的作品呢?光說不練,吊人胃口,成何體統?

      圖片 014.jpg

      來來來!別著急,上頭這兩件茶碗就是啦!徑寬13.5公分,高7.5公分,六龜天然漿釉,老匣缽裝之,柴燒九十九小時完成。

       圖片 015.jpg

      啥?不清楚?好,那就近點看,只拍一個。如何,清楚了嗎?

      圖片 016.jpg

      老匣缽說它也想出來外面透透氣。

      圖片 017.jpg  

      剛開窯時候的模樣,茶碗就在匣缽裡,因為流釉,些微有沾黏,不過這對上了釉藥,又燒了九十九小時的柴燒來說,算是小事一樁,雖不完美,但是正所謂瑕不掩瑜,若要求安全,那就一般落灰柴燒就好,甚至上釉燒電窯,豈不安全的多?

       圖片 014.jpg

       不過,請您相信,這絕對不是我要的,我要的只是希望能和您一起來見證這歷史,用八百年前的匣缽(或許啦,我也不肯定)來燒現代的陶作,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,再一次,我要說:宋瓷,我來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